□記者李曉波文喜陽實習生王嘯晨通訊員謝雅敏
  閱讀提示|經常忘事記性不好、找不著回家的路、脾氣古怪愛猜忌……當身旁老人出現這些癥狀時,可要警惕是否患上“阿爾茨海默病”,俗稱“老年痴獃症”。據瞭解,在生活中,該病並未引起人們重視,往往患者在就診時已是中重度的痴獃病癥,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。對此,醫生提醒,對於此病要儘早進行干預,這樣可以延緩病程發展。
  現狀人們對病癥認識局限,老年痴獃症患者就診率低
  在街頭,經常會看到“痴獃老人”走失的尋人啟事;在微博等網絡平臺上,老人因“痴獃”走丟的消息也是轉發熱點……這背後都飽含了家人的悔恨、焦急和眼淚。
  陳紅是洛陽一家公司的中層領導,平時工作繁忙,照顧老人的時間很少,當她父親變“糊塗”時,她和家人並不知情。她的父親是知識分子,十分註重儀錶,屋裡收拾得也很乾凈,但3年前,父親出現了一些怪異行為。
  “穿衣服很慢,有時分不清楚前後,在家裡還找不到廁所。”陳紅說,父親那時開始變得有些邋遢。老人的一些奇怪行為,使得老伴有些不理解,甚至生氣,但都沒有想到老人病了,以為是年齡大了,糊塗了。後來,父親的病越來越嚴重了,有時連人都認不出來,出門經常迷路,因此找了很多次,所幸每次都有驚無險。
  這時家人才想到了去醫院檢查,父親被確診患上老年痴獃症。“我對不起父親,錯過了他人生中最後的理性階段,讓他的老年生活變得如此孤單和凄涼。”陳紅很懊悔。
  談及“老年痴獃症”,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杜敢琴坦言,由於對老年痴獃症的認識度不夠,該病並未引起人們重視。不少患者出現就診不及時的情況,等不得不到醫院時,往往已是中重度的痴獃症患者,這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
  杜敢琴說,老年痴獃症患者就診率低的原因在於,該病早期癥狀比較隱匿,一般都會認為是老人年紀大了的必然表現,不是疾病,也用不著治療。另外,子女工作忙,沒有時間觀察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細微變化,等到發現時,已病情嚴重,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一定負擔。
  癥狀記憶、語言和思考能力下降,患病人群日趨年輕化
  據瞭解,阿爾茨海默症,俗稱“老年痴獃症”,是一種嚴重的腦神經系統疾病。患者會逐漸出現記憶能力、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下降,多數患者發展到最後連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,大小便失禁,甚至昏迷、死於感染等併發症。雖然藥物可以延緩發病進程,但目前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法。
  杜敢琴說,現在不少人對老年痴獃的認識局限,常把老年痴獃症當作人老記憶力衰退現象。隨著年齡增大,記憶力衰退是正常現象,但兩者是有區別的。正常老化的記憶力減退是部分忘記,而痴獃症則是完全忘記。
  杜敢琴說,引起老年痴獃的原因尚不明確,但老人患上老年痴獃症,主要表現在定向力減退,如找不到回家的路;愛忘事,特別是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。比如剛吃過飯就不記得等。
  同時,生活能力、理解判斷能力、社交能力都會有所下降。情感、性格、儀錶等也會發生變化,對於早期患者,生活基本可以自理,隨著病情發展,生活自理能力會慢慢下降,中期患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自理,重度患者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,甚至長期卧床。
  另外,杜敢琴說,目前洛陽市老年痴獃的患病人群正日趨年輕化。“一般來說,痴獃症多60歲以上發病,但現在不少50多歲的人就發病了。”因此,家人需要留意觀察。如家中老人出現上述情況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,儘早治療。
  提醒儘早進行干預治療,可延緩病程的發展
  杜敢琴提醒,目前老年痴獃症只能幹預治療而無法治愈,一旦患病就不可逆轉。因此,早發現、早治療,可以延緩疾病進展,提高患者生活質量,讓老人在清醒時可以享受天倫之樂,也讓子女多盡一份孝心。
  “目前,老年痴獃症患者以口服藥為主。”杜敢琴說,藥物治療的作用是干預和延緩其記憶衰退的時間。她指出,患者一定要堅持吃藥,吃藥的作用是儘量維持現有的記憶,如果不吃藥,大腦退化會很快。
  同時,在藥物治療的作用下,家人的理解和細緻的照顧,也非常重要。杜敢琴說,老年性痴獃的護理是一項長期繁瑣的工作,家人要像教育幼兒一樣,讓患者動起來,陪老人散步、澆花、擇菜……上述這些行為有助於延緩大腦衰老,減少功能喪失。
  總之,老年痴獃症要引起全社會的關註,一旦患病,家屬要做好陪護工作,需要耐心,讓老人們有尊嚴地走完最後的時光。  (原標題:出現這些癥狀,別當成老人“糊塗”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9vxqk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